发布时间:2020-12-11 10:34:00
作者:金小贝上周回娘家,和我爹坐在院子里的柿树下闲谈。今年是个丰收年,柿子结得很张狂,一个摞一个,疙疙瘩瘩的。我爹说玉米长得也好。我说,来的路上看见了,玉米棒子大得惊人,站在地里一伙一伙的,跟个小伙子似的。要是掰不过来就雇人,你看你把腰都累疼了。我爹摸摸自己的腰,说,不碍事,歇歇就好了。正说着,院门外进来一个人。是景旺,和我是一辈的,但不是近门。我爹说,旺,吃饭了没有?我说,景旺哥,坐这儿歇会儿。景旺一边坐一边问,景娟啥时候回来的?我说上午刚回来。坐着聊天的当,我观察了一会儿景旺,发现他胖了,白了,头发理得很短,两鬓有一些白发,但很干净,衣服也很干净,是一抖一抖的那种料子,看上去很高级,脚上是一双休闲鞋。这和我小时候的印象完全不一样。那时候他爹还没死,他妈死得早,家里只有他们爷俩。我每次到他家,都觉得他家很空,很冷。因为没有啥家具,除了两张床,床上乱七八糟堆着的被褥、衣物,就是锅台,一张桌子,两把椅子,其中一把还断了枨,用铁丝拧住了。爷俩经常到我家玩,他爹喜欢给我家烧锅,烧好后就在我家吃饭。景旺来得少,不是出去喝酒了就是上街剃头了,或者剃完头去喝酒了。他常年不做农活,只靠着给人剃头挣几个小钱。地里的活都是他爹一个人干的。他爹穿得寒酸,一件夹袄,腰间再栓一根绳子,说这样暖和。他穿一件公安蓝涤卡外套,胸前有个大口袋,喜欢插个钢笔。但都不干净。他爹的衣服上常年沾着面痂子,他的衣服常年都是硬的。他娶过很多老婆,没有一个是明媒正娶,都是买来的。四川、湖北、湖南、安徽,反正都是操着外地口音,我们叫她们“蛮子”。也没有一个“老婆”在他家住得久,多则一年半载,少则三两个月,就不见了。当然也没人给他生孩子。据说他爹给他攒的钱都花在这上面了。我曾经把他的故事写在这个《小说:娶过二十个老婆的男人》里,点击名字可阅读。后来我上学、结婚、工作,回家少,也就渐渐忘了他这个人。只零星听爹妈说起过,但并未在意。今日一见,感觉有些异样。他走后,我爹感慨道:“咱们村里谁最幸福?我看就景旺最幸福。人家一辈子没上过地,没出过力,整天喝个小酒。现在就成了贫困户,国家一年给他万把块。要不是他自己有房子,国家还要免费给他盖房子。”我妈接话说:“是啊,现在越是啥都不干的人越是过得好,国家还给养着。”我说:“我有个朋友是扶贫干部,听他讲,有一次他们下乡扶贫,有个贫困户要他们给说老婆,朋友说,你把家里收拾干净,老婆自然就来了。这个贫困户说,家里没老婆咋收拾?还有个贫困户,给扶贫干部打电话,说家里脏,你们赶紧来给我收拾收拾,我在打牌,脱不开身。”我爹我妈都笑起来。我妈说:“国家也应该调查一下,看看哪些是因为残疾或者孩子多贫困的,哪些是因为懒,对这些懒家伙就不应该管他们。”我爹说:“哪有那么容易调查?越是这种懒人越是事儿多,动不动就告状,哪个扶贫干部敢惹?”我说:“这就是劣币驱除良币。按现在这形势,只要勤快点,日子都能过得下去。大多数的贫困户都是因为懒。”我们三人感慨了一番,谈话不了了之。下午,我推着闺女在村里转了一圈,基本没人。家家户户都跟城里人一样,关着门,虽然没锁,但都虚掩着。我想起小时候家家门户洞开,一人端着一个大碗蹲在打麦场吃饭的情景,你蘸一下我的辣酱,我尝一嘴你的醋蒜,要多热和有多热和。我走到村子东边的岗顶上,看到成片的玉米,个个一两米高。叶子已熟得枯黄,只剩下玉米棒子耀武扬威地戳着。几个村人在地里掰玉米,我想打招呼,却已不知道该称呼什么了,只能笑道:“都在忙着呢。”路上停了一辆手扶拖拉机,我四达坐在驾驶座上,脖子上挂了一条毛巾。车厢里堆了大半厢玉米棒。我问:“四达,你身体恢复咋样了?”他指了指左手挎着竹篮在玉米地里的我四妈:“你瞅,你四妈一个人在干,我刚才挑了一担,心口出不来气,就坐这里歇歇。”“到底是啥病?”“医生说是冠心病心脏病啥的,要想好,得安支架,十几万,谁能有恁多钱?”“这种病可不敢出大力呀!”“不出力咋行?就这,你四妈还在埋怨,咋能得了这个病。”四达无可奈何地笑着。“这病得养。而且听说安支架也不一定有效。”“说的可是,咱就不安。花那冤枉钱干啥?”正说着,四妈趔着胯骨出来了。“景娟,啥时候回来的?”她说着就把胯骨往上送了送,“嘿”一声,一竹篮玉米倒进了车厢。聊了几句,四妈说:“你搁这儿和你四达先拍会儿话,我赶紧去把那一点掰完,快要下雨了。”四妈又瘦了,本来就很瘦的她看上去皮肤很黑,跟祥林嫂似的。记得她刚嫁过来时,是一个很好看的人,头上戴着一个白色的满头拢子(就是那种可以把头发全束到后面的那种,七八十年代很流行)。我四达从小学唱戏,有一定的审美,就一下子被迷住了。结果我老奶奶(我爷爷的妈)说:“跟戴孝似的,赶紧摘了。”听说为这个事儿我四妈还哭了一鼻子。后来我四妈处处跟我们这个大家庭格格不入。我那时候年纪小,只记得我奶奶被她气得昏死过去三次,所以就很恨她。有一次去她家借白糖,她不借,说没有,我一下子跳起来:“我明明看到你家有,你为啥不借?”四妈挖苦道:“你这个女孩咋是个刀客,你这么小都这么厉害,长大还得了?”现在想想那时候真幼稚,哪里有这么强借人家东西的。人家借不借是人家的自由。可是对于农村人来说,自己有的东西,不外借,就是不厚道。那时候,家里如果炸了油条,或者做了什么好吃的,我妈必定会拿碗装几根,吩咐我给奶奶送去,再装几根,给邻居的婶子送去,再隔着厕所的后墙,给住在我们房后的三妈送几根。东送西送,已经剩下不到一半了。那时候的人就是这么朴实。我四妈是个比较自私的人,还喜欢嚼人舌根子。这是她在我家不讨喜的原因。可是这次看见她,以前的成见全没有了,只剩下对她的可怜。一个农村女人,将近六十了,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,孩子都留在老家,她招呼四个孙子上学,本来自己身体就不好,现在我四达又得了这种富贵病,担子全压到她一个人身上了。这几年我回老家,发现了一个现象,农村的老人几乎没有肥胖的。都是黑黑瘦瘦的。从养生的角度来说这样更健康,可实际上,农村老人的平均寿命并不比城市老人长。即使有几个长寿的,生命质量也不高。我们村有个老人,活了一百零一岁,从六十多岁就失明,只有一个一辈子没结过婚的儿子。从我记事起,她的活动范围就在家里的灶台前,每天都在这里摸索着给她儿子做饭。早晚饭,是玉米糁煮红薯,午饭,是酸菜面条。天天如此。前年,她去世了。去世半年后,她八十多的儿子也走了。我从不羡慕她的长寿。这样的人生,活着和死了并没有什么区别。很多农村老人晚年的生活几乎没什么质量。这是那些在城市里喝“秋天的第一杯奶茶”的人所想象不到的。不过人都要老的,一想到这里,我就不寒而栗。自己有点积蓄,国家有点福利,儿孙再孝顺一点,日子估计会好过一点。可不是谁都会这么幸运的。
《知心小贝》每天温暖你,马上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openwutuan.com/kgjj/8094.html
上一篇文章: 男子泳池游泳,让10名女子怀孕精子在体外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